「贵州生态日」贵阳贵安:综合施策 水清岸绿

来源:天眼新闻 2023-06-17 14:53:39

行走在南明河畔,一河清水缓缓流淌,两岸植被葱葱郁郁,仿佛置身画中,一幅“水从碧玉环中出,人在青莲瓣里行”的人、水、城相依美好景象。

穿城而过,清澈秀丽的南明河,是近年来贵阳市河湖长制工作开展以来由污及治的一个缩影。

2017年,贵阳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。几年下来,通过系统治理,到2022年,贵阳贵安11个国控、17个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%,水体优良率为96.43%。全市107条河流水质达标率为98.13%,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的河流102条。


【资料图】

阿哈湖湿地公园。杨良强 摄

构建河湖长制管理体系

贵阳市率先在全省完成市级河长办的“提档升级”——设立了由贵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人任双总河长,市政府分管水务工作的副市长任副总河长兼市河长办主任,市水务局、市生态局主要负责人任市河长办常务副主任,市水务局设副主任的高规格河湖长制领导体系。各区(市、县)和开发区均已成立河湖长办。贵阳市委每年召开3次以上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河湖长制工作,主要领导带头巡河护河,保障了河湖长制各项工作措施有力、有序、有效落实。

贵阳市建立的市、县、乡、村四级河湖长体系,目前共有市级河长36名、县级河长192名、乡级河长548名、村级河长1356名,覆盖全市107条河流。同时还聘任了22名普通市民作为民间河长,构建了责任明确、协调有序、监管严格、保护有力的河长体系。

贵阳市还组建了河湖保护机构,提升管护成效。在原贵阳市河道管理处的基础上成立贵阳市河湖保护中心,为全市河湖长制工作和河湖保护工作提供服务保障和技术支撑,有力推动了新阶段贵阳贵安河湖长制工作的深入落实。

落实落细河湖长制工作

污水治理是实现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的“牛鼻子”。

近年来,贵阳市实施了60座污水处理厂建设、南明河上游支流整治和19条大沟口改造和雨污分流治理,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1.14万立方米/天,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8.5%。南明河中心城区段水质稳定达到Ⅳ类,部分区域达Ⅲ类及以上,“两湖一库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,贵阳市水污染防治能力显著提高。

持续加强水生态修复,是永续发展的治本之策。近年来,贵阳市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、坡耕地和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、退耕还林工程、营造林工程、湿地修复工程等措施,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4平方公里。持续开展流域生态补偿,对全市107条河流开展水功能区划及贵阳贵安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评价,开展南明河及支流金钟河、麦架河生态补偿,并制定了《贵阳市地表水环境生态补偿办法》。

为更好地对河湖开展长效监管,贵阳市健全完善了“河长+警长”“河长+检察长”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,形成纵横相连、部门联动、区域和水域相接的管护格局。组建了贵阳市水政监察支队,建立起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,生态、农业、林业、住建、自然资源、交通运输、公安等相关部门参与负责的河湖管理保护联合执法机制,严格实施“7-2-1”工作法,自2020年8月以来,共开展禁捕日常巡查3300余次,查处并追究非法捕捞刑事案件33起,立案查处27起河湖“四乱”行为。

探索河湖长制新亮点

新形势下,贵阳贵安不断探索治水的新格局新模式。

“贵阳河湖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2019年开始建设,首页展示各类水资源数据信息,还可以看到市管32条河流的出入境断面,视频监控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,历史监测数据等等,我们对河湖水质的监测,每4小时自动更新一次,同时在系统上自动生成各业务部门需要的监测报表。”该系统的技术人员何静介绍,系统移动端“河长APP”不仅展示日常巡河及巡河事件的处置与管理,同步对巡河日志、一河一策、一河一档进行管理。

2017年以来,贵阳贵安依托贵州大数据发展先行优势,采用“1+2+N”模式建设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。该平台从2022年12月正式上线运营以来,实现已建7套业务系统数据全汇聚,合计9000余万条、18.9G数据量,累计发送预警和推送信息8.5万余条,极大提升水务管理工作效能,辅助水务管理调度工作科学化、智能化和精细化。

贵阳市还将过去城市河道管理由政府大包大揽的模式,转变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、企业专业化运营的模式。被列入全国首批PPP示范项目之一的南明河治理项目,时间短、见效快,不但缓解了政府在财政投入上的压力,企业也获得了全新发展空间,真正实现了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双赢。

祝水轩

编辑 粟超

关键词:

为你推荐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人人家具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36   联系邮箱:8557298@qq.com